履帶車輛講義 (履帶及懸掛承載之部),陸軍兵工學校,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六月(1960);金門戰役,戰三連,42號戰車射手,歐陽鈞先生(OU YANG DINW)捐贈《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履帶車輛講義
課題: 履帶及懸掛承載系統
壹、通論——履帶車輛因須行駛複雜地形,故懸掛系統,除能支持車 本身外,更須不致陷於軟地內,且須穩定,而免跳動與顛動。如 經過地面之障礙物,此障礙物之高低,並不能影響車輛本身,其 不平之跳動,均被懸掛機構吸收,即車輛並未因障礙之高低而升 起與落下。
貳、履帶車輛行駛之原理一履帶車輛係在本身履帶下滾動,兩付履 帶平均分裝於車之兩側,主動輪推動履帶,使支(浮)輪上履帶 轉動,舖於地面,讓車輛承載輪展壓滾過後,再順惰輪將履帶提 起轉上支(浮)輪,如此循環不休,車輛便繼續前進。
叁、主要部份:
一、蝸形彈簧及支架——此類彈簧,係以扁平之鋼片繞成錐形螺 旋狀,每圈彈簧互相重叠,而皆以最寬及最後部份作最大直 徑,因為寬而厚之部份,在最低部份,故壓力最大時彈 簧之抗力越大,此種特點可保護彈簧不致過載,但因為受 力之方向不佳,故易於降低其彈性之持久力,此類彈簧當載 重量較大,而其地位有限制時,使用最適合,其支架裝置分 垂直與水平兩種,垂直式蝸形彈簧,不能完全減震。
二、承載輪——此種承載輪,皆為鋼質圓輪加上橡皮外圈製成。 使用橡皮外圈之優點,係動作時聲音小,並減少輪與履帶間 之磨損。
三、惰輪與(浮)支輪——此類輪之功用,使上部履帶不致下 束,而抵觸承載機構,限制履帶帶動範圍,及保持履帶張力。
四、主動輪及履帶——主動輪前已說明,履帶另章說明。
肆、分類:
一、單臂式——每一承载輪,皆個別裝於臂機軸上,一端利用彈簧或扭力桿保持其正常位置(即與地面接觸)。
二、雙臂式——落在臂狀外端,用一桿連結兩個輪子而成,則 稱為雙臂式。
三、雙關節式——上述兩種形式,各有一桿,而此兩桿則鎖於同 一驅軸上,能自由轉動,因此各輪可以獨立工作,而不相互 侵犯,同時亦可一起動作,此式之伸縮性最大。
四、垂直承載式,一係利用垂直之蝸形彈簧作承載車輛之機構。
五、水平承載式係用水平之蝸形彈簧作承載車輛之機構。
六、關節支架式兩個承載輪用一桿相聯後,再用一桿自此兩輪聯 接桿之中心聯結於臂式軸上,故後前兩組輪之運動互不侵 犯,但亦可同時工作。
七、克力斯蒂式——此式英國與德國採用較多,利用大輪子裝 置在上下履帶之間,輪之直徑,恰完全充滿履帶之間。代替 支(浮)輪故可節省動力消耗。
伍、垂直式蝸形彈簧承載系:
一、使用車輛:
(一 )M4A1
(二)M4A2
(三)M4A3
(四)M7
二、概述:
(一)支架每輛六只。
(二)乘載輪一每一支架兩只(膠質外圈)。
(三)蝸形彈簧——每一支架雨只。
(四)滾珠軸承——每輪二只。
三、作用——承載輪受地面高低不平之影響,垂直運動,傳至每 一支架總成內之二只彈簧上,將其波動吸收。
陸、水平式蝸形承載系:
一、使用車輛---M4高速牽引車。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