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往事:一九四九民國人與內戰黃金終結篇。作者:吳興鏞。時報出版。
作者: 吳興鏞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04
語言:正體中文
ISBN:9789571358468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黃金檔案最終章與父親的三大秘密】 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國府黃金運台始末最完整的補遺 作者吳興鏞在父親過世多年後,無意間發現其父親留下四十幾本暈染斑斑、水漬黴痕的日記,於是展開了十餘年探尋真相的歷程,進而發現了父親生前絕口不提的三大驚人秘密。其一是時任中將財務署署長的作者父親吳嵩慶,在國共內戰期間曾掌管近百萬兩黃金及數千萬銀圓的秘密軍費,由於其恪盡職守而改變了台灣的命運;其二是發生在父親與摯友陳舜?之間的遺憾事,導使他決心終身「處貧」;其三是父親「一生負人唯伊一人」的往事,透過作者的循線追查,竟發現「伊人」與作者的命運休戚相關。 本書試圖解碼黃金運台的一些謎團,也探索運金時代的民國人往事,不僅為中國近代史留下國府國庫資金運台的真實見證,也在那個動亂的關鍵時刻,為形形色色的民國人留下最真誠的紀錄。 誠摯推薦 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陳三井(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華僑協會理事長) 溫洽溢(傳記文學副社長) 醫生作家吳興鏞繼《黃金檔案》 一書之後,再為一九四九年前後黃金運台事,於一手史料中披沙撿「金」。這本書不只對民國命運關鍵時刻起關鍵作用之財力問題,作了動人的追尋;也為若干相關 「民國人」臉譜,作了人所不知的刻劃。顯然,歷史不只靠史家重建,也需要有心人一道來串成。──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作者簡介
吳興鏞
原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完成實驗病理學哲學博士,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醫學博士。父親是台灣鋼鐵大佬吳嵩慶。作者研究國民政府在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的內戰末期,從上海將黃金、純銀、外匯運往台灣的重大事件,為近代史提供大量資料與數據。研究成果寫就《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台一九四九年》(時英出版社)一書,揭開國共內戰中最神秘的一頁。二○一一年四月完成紀錄片《黃金密檔》,為近代史中這樁重大事件還原真相。
目錄
自序 不容青史盡成灰 第一章 香榭麗舍 父親深埋心底的兩個秘密與一個終身遺憾 凱旋門上的聚會 香榭麗舍:靈魂的歸宿 第二章 巴黎留學歸來 失業 廬山晉蔣 憂國的民國人汪日章 參與空軍建軍 進入軍需系統 第三章 幾位高級知識分子的抉擇 財政廳長遭搶劫 廳長公子的窩囊相 知識分子的抉擇與遭遇 死得最慘的武大教授 魯迅如活到毛主席時代 第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財政廳長的處境 青年的左傾風 共黨專政的殷鑑 胡適﹕共產黨統治下沒有不說話的自由 第五章 1948年的南京 「吃空額」 啟動布局台灣 張其昀的「東撤論」與徐永昌 發行金圓券的目的何在? 第六章 台北火車站的清晨 台北車站與上海外灘 第一批的黃金:冒牌的目擊者? 蔣總統下野前的部署 第七章 放棄大陸與軍費黃金 借解放軍之手篩汰國軍? 孫科試圖掌控央行 「預支軍費案」:先支半數 第八章 上海空運黃金抵台 下野「老先生甚安祥」 央行還有黃金八十二萬兩 國軍撫恤金案 劉攻芸報告的央行存金數量 第九章 央行總裁劉攻芸:王謝庭中的燕 孤燕南飛 留學英美的劉攻芸 內戰時的劉攻芸 出掌財政部 妹夫沈祖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晚年的劉攻芸 劉攻芸的後人 第十章 金銀島:鼓浪嶼 廈門和平碼頭 廈門人的幽默 金銀島上究竟有多少黃金:一個三噸黃金的大謎團 廈門黃金那裡來的? 廈門的銀元數量 第十一章 國庫黃金主要來自美國 白皮書 黎東方弄啥玄虛? 「東方黎明」的歷史教授 五億貸款:美國人民對華真摯友誼 蔣夫人與羅斯福總統敲定購買黃金 狐狸終於露出尾巴 太平洋兩岸群蠅亂飛 美軍來華助長通貨膨脹 第十二章 究竟有多少國庫黃金運來台灣 究竟有多少國庫黃金運來台灣 廈金空運台灣 國軍「獎恤金」與《聯合報》 究竟有多少國庫黃金用在台灣 百萬兩黃金之謎 中央與台省財政之爭 周宏濤招來的誤解 大陸黃金在台灣 第十三章 黃金運台把大陸掏空? 金圓券發行把大陸黃金一網打盡?黃金的三個笑話 留在大陸的黃金量 大陸民間有多少銀子 台灣早期以銀元計軍費 內戰期間外匯支出 第十四章 太平輪與重慶號 太平輪的悲劇 那些中央銀行檔案沉海底? 蓋棺論定:無國庫黃金隨太平輪沉沒 重慶號巡洋艦是海上金庫?天方夜譚 第十五章 內戰最後時刻 風蕭蕭兮 一個舊軍閥的嘴臉 從一個零看蔣中正 曲未終人已散 爆料的詹特芳 第十六章 滬江三友:一件終身最大遺憾事 滬江三友 陳舜X:經手蔣總裁辦公室的經費 父親為「他」終身處貧:一生最大遺憾 黃金「火耗」歸公與「小金庫」 陳舜?與蔣經國鬧翻 陳舜?夫人留美 滬大三友的晚年 第十七章 亂世情緣:記另一個「秘密」 茫茫大海,一片心香 三次「性命攸關」 周立委的線索 新舊婚姻 一生負人,唯伊一人耳! 附錄 主要參考資料 索引 吳嵩慶年表
自序
不容青史盡成灰
人若不檢視自己的過去,就難知未來走向,個人如此、社會如此,一個國家更如此。
中華民國已經一百零二歲了,一甲子前幾乎被攔腰斬斷,台灣差點被「血洗」,它是怎樣撐過腥風血雨的歲月?有人認為,冥冥之中老天爺為台灣安排三個錦囊,才走過生死關。其一是金門古寧頭一戰,使解放軍不敢再輕易渡海進攻;其二與三,是黃金(也含外匯與白銀)運台及韓戰,恰好在有限黃金售盡之前,北韓金日成迫不及待的發動朝鮮半島戰爭,之後因美國援助而穩定海峽局勢。
本書試圖解碼那個時期黃金運送到台灣的一些謎團,也探索運金時代的民國人,來反映那個動亂的時刻,為近代史實提供見證。
什麼是民國人?他們是中國歷史上劇烈蛻變的一代。遺傳基因裡有最好的,也有最惡的;有最善良的,也有最醜陋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難見人的黑暗面。大體來講,他們是沒什麼遮掩的一代,沒有塗脂抹粉,躲藏在意識形態的陰影下,他們的是是非非讓公眾品評。
蛻變最激烈的時期是一九四七到一九五○年的內戰,傳統道德價值幾乎淪喪殆盡,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民國人每日經歷的是如何存活下去,困苦的生活把人性的極端面都暴露無遺,這裡有生死相搏、殺人盈野的無數戰鬥;有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一日數貶的國幣;有百噸、千噸金銀的大轉移,見證人性的廉潔與貪婪。
筆者湊巧碰上這巨變的時代,是不幸也極幸運的成為民國人,來坦率講述這段往事。
父親留下四十多年的日記,率直的寫下日常經歷,沒想到要為自己吹噓與辯護。作為民國人,他只求心安而已。八十九歲時的遺囑裡,一句沒提他日記的事,都是筆者多事去探看他的日記裡的隱私;但是民國人應該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不搞陰謀陽謀、不口是心非,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先父吳嵩慶在那大時代裡被牽進運金事件,他只是奉命盡本分的職責而已,也奉命絕對保密,在世之日守口如瓶,沒透露過半句話。一九九一年,父親在九十歲時平靜的無疾而去。感謝政府安排,以家裡負擔得起的少數費用,安葬父親於台北西北的五指山國軍公墓「中將三區」。到一九九六年父親去世五年後,從他日記才知道他生前未為外人道的秘密:
國共內戰時曾掌管近百萬兩黃金及數千萬銀圓的秘密軍費。
筆者在海外工作之餘以十多年的時間探索,一九四九年前後數百萬兩黃金運送台灣的一件史實,也從而知道台灣是怎樣在驚濤駭浪裡,很幸運的未遭覆舟之噩運,作為一個能從內戰活命到今日的海外流浪漢,筆者以感激的心來平敘這段黃金往事。
首先,筆者在二○○七年以有限史料在台北出版《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台一九四九年》(時英出版社)。到了二○○九年,有幸獲得台北國史館提供原始檔案,以及美國史丹佛大學剛公布的蔣中正內戰期間日記,許多以前合理推測的數字,可以用原檔加以證實。如是有簡體字版的《黃金秘檔:一九四九年大陸黃金運台始末》(江蘇人民出版社)一書,在國府原首都南京首發,不僅吸引眾多讀者注目,中國國家檔案館、南京第二檔案館也非常重視,包括新華、世界、環球、鳳凰、新浪等通訊社與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並由北京中央電視上海紀實頻道與台北長天傳播製作訪問專題。
由於簡體字版在台不太廣為讀者所知,以及過去三年更有幸取得新的史料,相信能給讀者一個比較完整的「總結篇」。作為醫學專科的業餘史學工作者,追求的是還原史實,毀譽不在意中,只是意在拋磚引玉,希望有專業史學者能有更系統的追蹤,使此一影響深遠的事件得以素顏面對世人。
從二○○九年以後不斷追溯的史實裡,知道運台灣黃金主要來自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不到二個月,參眾兩院就通過對華五億美元的貸款。一年多後,蔣委員長夫人宋美齡訪問華府,在白宮與羅斯福總統敲定以其中的二億二千萬美元購買黃金運華,以穩定法幣幣值,是標示中美攜手共抗軸心暴敵的里程碑。
這筆黃金是象徵美國人民對中國老百姓的真摯友誼,雖然不幸橫遭太平洋兩岸不肖人士,把這番美國人民的情義灑上貪婪汙臭的髒水。美國財政部的官僚經過一再的拖延,最後還是把六百多萬兩黃金送到中國人民的面前,在中國的官僚拋售大部分之後,剩餘的一部分黃金使中華民國至今還挺立於東海之濱,讓中國老百姓至今還有除共產專政制度之外另一選項的希望。這難道不是美國人民想要帶給太平洋彼岸的廣袤大地,一個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大同世界的善意嗎?台海兩岸的領導者應有智慧、信心與愛國心,讓中國人民自由選擇他們的未來。
二○一三年,在先父日記裡梳理出他深藏內心的另一秘密,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生前難以啟口的一件秘密,是他「一生負人唯伊一人」的往事;另一件終身憾事,則是與他平生摯友有關,導使他決心終身「處貧」。在一九六二年,甚至把原是以私人名義所購買、日後價值上億元的住宅也改登記為公宅,以致晚年「夜來又失眠,對未來生活實深憂懼!」在日記裡自我傾訴、擔憂每月五萬新台幣的工作會遭辭退,有些後悔當年軍中退休一次拿斷十萬元,每月利息僅一千餘元,這就是在內戰關鍵時刻掌管巨額軍費金銀的民國老人的晚年。
現在身為人子的,擅自把他沉默帶進五指山公墓的兩個秘密、與一大遺憾都攤開出來。裡頭有瘋狂離亂時代的許多人與事,與黃金故事一樣都是時代的產物,尤其是滯留大陸的知識分子,他們的不幸遭遇是中國歷史大潮流中的悲劇。現在試著把她(他)們的頭蓋掀開來,只是反映那個動亂的時代,也紀念「與眾不同」的父親和他那時代的民國人。
此書能在台灣出版,得感謝中華民國國史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以及南京第二檔案館,許多朋友先進與家人的鼓勵與支持,特別是內人吳于艷秋、台灣資深媒體人亓樂義、加州大學汪威廉、西雅圖華大陳士翰和板橋中學六十年老友詹歷堅等位。
筆者的文字因緣,是源自台北傳記文學社的劉紹唐、王愛生夫婦的愛護與鞭策。他倆對中國近代史的傑出貢獻有目共睹,他們的座右銘:「不容青史盡成灰」,是擲地有聲。開始在《傳記文學》的寫作,是因從先父一九四九年日記裡發現他掌管內戰軍費黃金所促成, 才進一步探索中華民國國庫黃金轉移台灣的全部過程,以及那一代的民國人。
謹以本書,獻於先父母與劉社長夫婦墓前。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