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作者:小谷賢、加藤陽子、肖如平、周珞、岩谷將、林孝庭、洪小夏、原剛、張世瑛、張玉萍、深町英夫、陳立文、鹿錫俊、傅應川、黃自進、黃勇、嵯峨隆、楊天石、潘敏、蘇聖雄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1日
語言:正體中文
規格:軟精裝/1488頁/23 x 17 x 12 cm
出版地:臺灣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內容簡介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損傷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80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

──〈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郭岱君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青史並未成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力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既有研究與史觀,客觀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貌,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何以侵華、為何落敗?貧窮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權?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這場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建構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第二卷論述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並探討始終真相未明的關鍵問題。包括:日本為何甘冒天下大不韙,在深陷中國戰場且軍力吃緊的情況下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為何始終未能攻進重慶、為何不直攻四川速戰速決?尤其重要的是攸關抗戰成敗、直接影響戰後國共命運的「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日本為何要傾盡國力發動這項跨廣大幅員、死傷慘重的計畫,企圖打通中國大陸、直通南亞?


第三卷集中探索被真假資料與流言環繞的事件與發展,揭開東京與重慶之間,其實在抗戰期間從未中斷過的祕密和議內容,並大膽討論汪精衛與汪政權建立的種種祕辛,以及它如何運作、真的是個壞政權嗎?中國究竟為何有那麼多偽政權?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是如何,又怎麼互動?同時解析由於政治因素始終未能明辨的國共關係,如:中共為何能在抗戰中坐大?國共敵後關係真相為何?還有,蔣介石戰後對日「以德報怨」的策略,並爬梳他未能收復東北的原因。最後將眼光投往國際,論析戰時中蘇、中英、中美關係中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如何使美國拋棄國民政府?而國民政府又如何在這樣的命運中贏了抗戰卻輸掉了政權?


重探歷史,是為了映照未來

釐清、重構、重新審視歷史、思索人類長時段積累的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更是思索、構築未來時的重要參照。希望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能夠藉此鑑往知來。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

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1-1938

作者:加藤陽子、肖如平、岩谷將、周珞、洪小夏、原剛、深町英夫、張世瑛、張玉萍、傅應川、蘇聖雄

主編:郭岱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4月二版四刷

語言:正體中文

ISBN:9789570863468

規格:軟精裝/512頁/23 x 17 x 4 cm/黑白印刷

出版地:臺灣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1-1938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1-1938

作者簡介

作者:加藤陽子、肖如平、岩谷將、周珞、洪小夏、原剛、深町英夫、張世瑛、張玉萍、 傅應川、蘇聖雄

加藤陽子(Yoko Kato):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與政治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

周珞:獨立軍事史研究者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原剛(Hara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調查員

深町英夫(Hideo Fukamachi):日本中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張玉萍: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講師

傅應川: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前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主編:郭岱君(Tai-chun Kuo)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英文秘書、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近現代中國歷史檔案研究等。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此項收藏包括國民黨檔案、《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學術界公認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外,全球收藏近代中國檔案資料最豐富的史料中心。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目次

不容青史盡成灰─寫在前面/郭岱君

第一編 中日戰爭的起源

第一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加藤陽子

一、日本歷史的朝鮮觀與中國觀

二、日本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軍政關係

三、日本的主權線與利益線論

四、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

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國防新政策

第二章 日本走向九一八/加藤陽子

一、九一八事變的萌芽與日本的雙重外交

二、五三濟南慘案

三、日本的滿蒙領土論

四、九一八事變

第三章 國民政府隱忍備戰/傅應川、張玉萍

一、不抵抗的命令是怎麼回事?

二、九一八後國民政府高層的反應

三、日本退出國聯與熱河戰役

四、長城抗戰與《塘沽協定》

五、重探《何梅協定》

六、國民政府戰前的準備

第二編 大戰略形成

第四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肖如平、洪小夏

一、中國反日運動、日軍上海挑釁

二、蔣介石運籌帷幄

三、一二八淞滬之戰

四、日本四度增兵、三易統帥

五、國際調停

六、觀察與檢討

第五章 抗戰大戰略的形成/傅應川、郭岱君

一、對日苦無良策

二、持久戰、消耗戰、戰而不屈

三、四川回歸、積極備戰

四、德國軍事顧問

五、確立持久抗戰大戰略

六、持久戰成功的關鍵因素

第六章 綏遠抗戰與西安事變/肖如平、郭岱君

一、中共統戰:西北大聯盟與逼蔣抗日

二、蔣介石大意致禍

三、綏遠抗戰

四、西安事變

五、事變後各界反應

六、宋子文千里救援

第三編 大戰初起

第七章 重探七七盧溝橋事變/岩谷將、郭岱君

一、七七事變是偶發的意外

二、從七七到八一三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三、廬山談話亮出抗日底線

四、七七為何不能和平解決?

地圖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形勢圖

第八章 重探八一三淞滬會戰/傅應川、岩谷將、洪小夏

一、蔣介石另闢淞滬戰場

二、轟轟烈烈的淞滬大戰

三、國軍大撤退成為大潰敗

四、八一三淞滬大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抗戰初期全盤局勢圖

地圖 八一三淞滬大戰形勢圖

第九章 重探南京保衛戰/洪小夏、傅應川、原剛

一、南京能不能守?該不該守?

二、部署南京保衛戰

三、從淞滬到南京

四、血戰南京

五、南京撤退方寸大亂

六、南京大屠殺

七、南京保衛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南京保衛戰形勢圖

第四編 走向持久戰

第十章 重探徐州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一、中日軍力整補

二、徐州大戰

三、滕縣與臨沂保衛戰

四、孫連仲血戰台兒莊

五、蘭封會戰

六、徐州會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華北形勢圖(1937-1938)

地圖 徐州會戰形勢圖

第十一章 重探武漢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一、中日雙方對武漢會戰的部署

二、武漢會戰的經過

三、武漢會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武漢會戰形勢圖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

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8.11-1945.08

作者:小谷賢、岩谷將、洪小夏、原剛、張世瑛、傅應川、黃勇、蘇聖雄

主編:郭岱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4月初版四刷

語言:正體中文

ISBN:9789570863475

規格:軟精裝/432頁/23 x 17 x 3.6 cm/黑白印刷

出版地:臺灣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8.11-1945.08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1938.11-1945.08

作者簡介

作者:小谷賢、岩谷將、洪小夏、原剛、張世瑛、傅應川、黃勇、蘇聖雄

小谷賢 (Ken Kotani):日本大學危機管理學部教授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洪小夏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原剛(Hara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調查員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傅應川: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

黃勇: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主編:郭岱君(Tai-chun Kuo)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英文秘書、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近現代中國歷史檔案研究等。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此項收藏包括國民黨檔案、《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學術界公認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外,全球收藏近代中國檔案資料最豐富的史料中心。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

目次

前言

第五編 持久戰的實踐與頓挫

第一章 中日戰略調整及其實踐/岩谷將、傅應川、洪小夏

一、日軍戰略調整:從軍事急進到政治謀略

二、國軍戰略調整:以戰為守

地圖 中期抗戰兩軍形勢圖

第二章  三陽一線之戰:以戰為守的消耗戰/傅應川、蘇聖雄、洪小夏、黃勇

一、第一次長沙會戰:「後退決戰」策略

地圖 第一次長沙會戰要圖

二、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無意占領長沙

地圖 第二次長沙會戰要圖

三、隨棗會戰:日軍欲殲湯恩伯部隊

地圖 隨棗會戰要圖

四、棗宜會戰:錯估情勢,宜昌失陷

地圖 棗宜會戰要圖

五、豫南會戰:相互試探,且戰且走

地圖 豫南會戰要圖

六、觀察與檢討

第三章 重探1939 年冬季大攻勢與桂南會戰/蘇聖雄

一、南昌會戰:武漢會戰後的首次反攻

地圖 南昌會戰要圖

二、桂南會戰:重挫國軍供應鏈

地圖 桂南會戰要圖

三、震撼日軍的冬季大攻勢

地圖 1939 年底日軍配置圖

四、上高會戰:短攻取勝的典型

地圖 上高會戰要圖

五、觀察與檢討

第六編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中國戰場

第四章 太平洋戰爭:日本死中求存的絕境策略/小谷賢、郭岱君

一、南進與北進

二、進軍南方

三、對美、英、荷開戰之路

四、組建南方軍,開戰箭在弦上

五、觀察與檢討

第五章 重探中國遠征軍及兩次滇緬作戰/張世瑛、蘇聖雄

一、組建中國遠征軍

二、第一次滇緬作戰:數萬國軍精英魂斷異鄉

地圖 第一次緬甸戰役概要圖

三、中國駐印軍的成立:史迪威訓練營

四、第二次滇緬作戰:中美英聯軍反攻緬甸

地圖 第二次緬甸戰役概要圖

五、觀察與檢討

第六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中國戰場/傅應川、黃勇、蘇聖雄

一、第三次長沙會戰:名副其實的大捷

地圖 第三次長沙會戰要圖

二、浙贛會戰:日本防制美軍空襲

地圖 浙贛會戰要圖

三、鄂西會戰:石牌保衛戰

地圖 鄂西會戰要圖

四、常德會戰:傑出的守城之戰

地圖 常德會戰要圖

五、觀察與檢討

第七編 阻止日軍最後攻勢

第七章 日軍為何始終未攻進重慶?/郭岱君、岩谷將

一、南方作戰亟需解決中國戰事

二、蔣介石對四川的防衛部署

三、日軍的「西安作戰」及「四川作戰」

地圖 五號作戰構想圖

四、觀察與檢討

第八章 重探豫湘桂大會戰/一號作戰/傅應川、原剛

一、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

地圖 一號作戰概要圖

二、豫中會戰:夾擊湯恩伯、打通平漢線

三、長衡會戰:日軍快攻,長沙淪陷

四、衡陽保衛戰:方先覺率第10軍血戰衡陽

五、桂柳會戰:國軍應戰乏力

六、觀察與檢討

地圖 二戰終末情勢圖

第九章 國軍最後的反攻作戰/張世瑛、蘇聖雄

一、「阿爾發計畫」與反攻部隊整編

二、總反攻計畫的策定

三、國軍的反攻作戰

地圖 終戰時的中國派遣軍

四、觀察與檢討

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

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

作者:肖如平、岩谷將、林孝庭、洪小夏、張世瑛、陳立文、鹿錫俊、黃自進、嵯峨隆、楊天石、潘敏、蘇聖雄

主編:郭岱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4月初版三刷

語言:正體中文

ISBN:9789570866506

規格:軟精裝/544頁/23 x 17 x 4 cm/黑白印刷

出版地:臺灣

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
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

作者簡介

作者:肖如平、岩谷將、林孝庭、洪小夏、張世瑛、陳立文、鹿錫俊、黃自進、嵯峨隆、楊天石、潘敏、蘇聖雄

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東亞館藏部主任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陳立文: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

鹿錫俊: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國際文化學科主任

黃自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嵯峨隆(Takashi Saga):日本靜岡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

楊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潘 敏: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主編:郭岱君(Tai-chun Kuo)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英文秘書、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近現代中國歷史檔案研究等。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此項收藏包括國民黨檔案、《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學術界公認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外,全球收藏近代中國檔案資料最豐富的史料中心。

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 目次 前言

第八編 和戰問題及各地的偽政權

第一章 重探汪精衛及汪政權/郭岱君、岩谷將、嵯峨隆

一、汪精衛主張對日和議

二、汪精衛與日和議

三、近衛食言 汪精衛進退失據

四、從推動和平運動到組建新政府

五、日汪邦交談判 事事不如意

六、汪精衛政府是什麼樣的政府?

七、觀察與檢討

第二章 重探戰時中日和議問題/楊天石、岩谷將、郭岱君

一、絕無僅有的三方和議:陶德曼調停

二、孔祥熙、宇垣一成祕密和議

三、萱野長知與重慶代表香港密談

四、蕭振瀛、和知鷹二會談

五、桐工作:詭譎迷離的祕密和議

六、和知鷹二、張季鸞密談

七、幾乎從未間斷的祕密談判

八、觀察與檢討

第三章 重探抗戰時期的偽政權/潘敏

一、主要偽政權的建立

二、淪陷區基層社會概況

三、各地偽政權的互動與紛爭

四、日本占領者與偽政權的奧妙關係?

五、偽政權的職能為何?

六、他們為何要加入偽政權機關?

七、觀察與檢討

第九編 敵後作戰

第四章 國軍敵後作戰之謎/洪小夏、張世瑛

一、國軍敵後作戰的開展及實施

二、國軍敵後作戰的特點:具正規軍編制與運作

三、國軍敵後作戰典型案例:中條山會戰

四、觀察與檢討

第五章 揭密中共的敵後作戰/洪小夏、張世瑛

一、「平型關之役」與「平型關大捷」的真相

二、中共敵後根據地的建立

三、 組建全新的基層組織:統一戰線、階級鬥爭與整風運動

四、中共敵後作戰典型案例研究:百團大戰

五、「一號作戰」為中共帶來擴張契機

六、觀察與檢討

第六章 敵後國共關係/洪小夏

一、敵後國共關係的三個階段

二、國共從合作到分道揚鑣

三、試探國共敵後合作與衝突的案例

四、觀察與檢討

第十編 抗戰勝利與戰後中國

第七章 戰後中國的命運/黃自進

一、「以德報怨」政策有何特殊考量?

二、東北接收失利與國共內戰的轉折

三、中美關係為何生變?

四、觀察與檢討

第八章 重探戰時對外關係/肖如平、林孝庭、鹿錫俊、陳立文

一、微妙的戰時中蘇關係

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談判與簽訂

三、戰時最重要的對美關係

四、重探開羅會議

五、重探史迪威事件

六、觀察與檢討

終章 觀察與省思/郭岱君

一、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

二、日本為何能贏而未贏?

三、日本有戰勝的機會嗎?  

四、日本軍政體制的重大缺陷

五、沒有如果「兩顆原子彈」,中國會否勝利?

六、國共勢力消長的關鍵何在?

七、蔣介石為何贏了抗戰卻輸了江山?

八、戰爭對中國社會及中華民族的深層影響

後記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