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 P C
  • 3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民國六十四年七月十二日,遇辰先生在花蓮到台東的窄軌鐵路一個小站玉里,離開了這個塵世。他是大陸來台朋友中,受苦受難時間最長,而其遭遇令人最痛心的一位。


雖然他在寶島住了廿六個年頭,前五年——也就是自卅八年到四十三年,不僅染患了肺病,也因爲無法負荷妻離子散的痛苦, 家仇國恨的重擔,終於心神疲憊,理性與情緒盡失,他的世界變成模糊一片,什麼台海風雲,經濟發展……………………………他均毫無所悉。良辰美景,生活享受,對他更是絕大的諷刺。


他於民國元年六月四日生於遼寧義縣,就讀於錦州師範,曾任小學敎員。民國卅一年考取了偽滿官辦的「國通」通訊社, 擔任外勤記者。在此期間與呂文毓(崇直)、任子謙、張光、劉作相等結識,由崇直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專員辦事處作。並化名石軍投身於革命洪流,使他興奮異常,工作積極,不捨晝夜。民國卅三年十月,負責人羅大愚先生移駐長春,抗日地下工作與敵僞憲警短兵相接,他成爲長春地區少數核心同志之一,除了擔任基本的組訓宣調工作之外,還要掩護同志,往來各交通據點。迨卅四年初辭去「國通」記者職務,就任僞滿新京(長春)市商會總務科長。


當時敵後工作,遭官方通緝,而潛伏之同志日益增多,擔任偽職的同志責任,就更爲加重。五月廿三日敵僞憲警發動大規模搜捕黨人事件,遇辰先生仍堅守崗位,爲由各地返回長春之督導員通風報信,儘量縮小案件之波及範圍,終於五月卅日被偽警緝獲,他那倔強的性格,在獄中遭受了額外的「修理」。


抗戰勝利,東北光復,他於「起解」途中,隨大多數同志重獲自由,在長春專員聯合辦事處負責調查工作。卅五年,被分發到國立東北大學政治系就讀。


東北陷匪,携眷移居天津,由國立第四臨時中學校長張會銘先生聘爲教務主任。未幾,天津陷匪,準備再度南逃之前,以夫人采鳳文女士籍隸河北樂亭,屬伊携子爲光,長女雪莉、次女雪芬回母家暫避,遇辰先生則隻身輾轉經南昌、 長沙、衡陽,由廣州搭「華聯」輪,於卅八年六月抵台,與妻小此一小別,竟成永訣;嫻淑溫婉的嬌妻與幼子弱女臨別的一幕,總是念念不忘,人間悲劇,孰過於此。


來台後,隨士校長福金先生,在省立基隆、高雄水產職業學校任教,與他結伴逃亡的賈凡先生難時常陪他夜坐海灘,終不能疏解其沉於心底的痛苦,四十三年到高雄後;已無法授課,幸經士校長曲予維護,勉強維持到暑假,行踪便告飄忽不定,最後來到了臺中,且經常造訪羅府。由於病情愈來愈重,乃由羅大愚,李常仁等各位先生數次爲他介紹,住進各地的精神科療養院治療,玉里是他住的較久的地方,也是他最後的一個地方。


李太白古風有句:「松柏本孤直,難爲桃李顏。」可爲遇辰一生寫照。「使我常嘆息,冥棲巖石間」,也可用以表達我們哀悼的心聲!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山高水長 忠烈小傳 - 王遇辰(1912 - 1975)
王遇辰先生逝世三週年
王遇辰先生逝世三週年

留言


Join our mailing list

Thanks for submitting!

  • Facebook的 - 白圈
  • Twitter的 - 白圈
  • Pinterest的 - 白圈
  • 白色的Flickr圖標
  • Instagram的 - 白圈

© 2022 by BLACK WATER MUSEU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