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央社90年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 編者: 中央通訊社

  • 出版社:中央通訊社

  • 出版日期:103年4月初版

  • 語言:正體中文

  • ISBN:9789868865150

  • 規格:平裝 / 155頁

  • 出版地:台灣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中央社90年」目錄

一、改變與創新

1.兩度改制 定位為國家通訊社

2.為中華民國發聲 海外特派員全球布局

3.新聞作業 電腦網路與時俱進

4.數位匯流 強化多媒體敘述能力

5.影音新聞 視界一把罩

6.反映社會演繹史料 出版永流傳

7.影像空間 珍貴照片數位化

8.新聞資料庫 內容完整查詢迅速

9.加強國際媒體合作 提升能見度

10.善盡媒體責任 辦理新聞獎

11.異業結盟新契機 產學合作傳經驗

12.活化歷史文物 舉辦影像特展

13.新聞獎常客 攀向第90個高峰


二、我們的故事


(一)新聞事業發軔(民國13-25年)

1.爭取發語權 踏出艱難首部曲

2.無畏槍林彈雨 印捷報振民心

3.南京改組奠基石 正式授法律基礎

4.改社長制 蕭同茲定三大發展目標

5.收回外國通訊社發稿權 建構英文通訊網

6.連夜譯中文電碼 完整揭露李頓報告書

7.蔣委員長脫險 西安事變全紀錄

8.成立東京分社 精準掌握日本政情


(二)戰地之聲(民國26-38年)

9.淞滬戰役 信鴿傳稿建奇功

10.戰地隨軍組 跑在新聞最前線

11.隱租界飯店發稿 搓麻將掩護

12.勇闖豺狼窟 與日特務諜對諜

13.印度獅城拓點 拉長布局戰線

14.國軍西進野人山 路斷棄車涉黑水

15.硫磺島大轟炸 宋德和搶灘採訪

16.登「新婚號」 轟炸日艦

17.琉球戰役 親見慘烈激戰

18.日本投降電文 逕送蔣委員長官邸

19. 密蘇里艦受降全球首發 躋身世界五大通訊社

20. 南京與臺灣受降典禮 見證歷史

21.提高時效 首任副總統選情不漏接

22.堅守到最後 發稿不斷線

23.飛機海口失事 分社同仁殉難


(三)安身立命(民國38-61年)

24.總社遷臺 扎根臺灣擴大對外影響力

25.白話文寫新聞 劃時代創舉

26.韓戰前線 首位華人記者

27.南日島大捷 第一手軍聞發稿

28.大陳島撤退 胡黎明現場直擊

29.八二三砲戰 珍貴畫面說歷史

30.楊傳廣奪金 亞洲鐵人傳奇故事

31.林語堂名家專欄 首開國內風氣

32.臺籍戰俘流落澳洲 外媒跟進報導

33.林海峰奪名人榮銜 掀國內圍棋熱潮

34.專業新聞鼻 嗅出金龍少棒冠軍杯

35.出生入死 越戰新聞險中求

36.統一外文譯名 服務全球中文媒體

37.聯合國採訪權遭非法撤銷 國際同業聲援

(四)起飛與拓展(民國62-99年)

38.改組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企業化

39.隨海功號冒險 觸角延伸南極

40.深入農漁村 關懷常民生活

41.中美斷交 放下情緒持平報導

42.編採電腦化 隨採隨發稿

43.改制國家通訊社 超然執行法定任務

44.平反遭列疫區 端正國際視聴

45.美伊戰爭開打 領先全球發布

46.深掘國內外議題 精準解析頻獲獎

47.南亞世紀海嘯 記錄天災無情

48.發掘潛力人物 許芳宜曾雅妮入列

49.大陸汶川地震 重災區冒險突圍

50.血染天山腳 臺灣媒體唯一現場目擊

51.八八風災 展現團隊戰力

52.香港東亞運 曾志朗為臺灣發聲

53.北二高走山 獨家拍攝遭掩埋車牌

54.泰國紅衫軍動亂 槍林彈雨中採訪

55.陸客魂斷太平洋岸 蘇花公路坍方紀實

(五)邁向新紀元(民國100年-)

56.發稿快過CNN 日本三一一地震捕捉驚恐刹那

57.歐債風雲 臺灣觀點獲卓新獎殊榮

58.廣大興案菲總統聲明道歉 現場獨家紀實

59.長期著力 全面記錄兩岸歷史性時刻

60.印度達米妮之死 剖析女性議題兩度獲獎

61.數位匯流 朝向全媒體經營

62.肩負傳播使命 為歷史留見證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收回外國通訊社發稿權

建構英文通訊網


中央社歷經8年奮鬥,才陸續解除外國通訊社60年來在華操縱言論的新聞主導權。

路透社早在滿清時期就擁有在華發稿權,分社遍及上海、南京、北平、天津,並且寡占遠東地區發稿權。民國18年3月,合眾社設上海分社並向各報發稿,打破路透社獨占局面。20年10月哈瓦斯社成上海分社開始發稿。中央社在20年10月曾與這3家通訊社訂立交換新聞合約,收回他們在華發稿權,惜效力不彰。

直到21年5月,中央社與交通部接洽建立新聞無線電通訊網的法律地位,獲得同意並簽約,才得以分階段展開接收路透社業務的行動。

26年1月,中央社與合眾社訂立新聞合約,在南京編發合眾社中文稿。26年3月1日,接辦哈瓦斯社在上海所發中文稿。另遲至28年11月接收德國海通社電台,並代編發該社新聞廣播。

在國外勢力虎視眈眈的時代,蕭同茲還發想用英文新聞向國際宣導。他於22年8月請來任玲遜籌設英文部。9月1日以天津做為第一個戰場,開始供應英文新聞稿。由於供稿比路透社快速、更新,見報率逐步攀升,3個月內就達成初步目標,打破路透社、合眾社壟斷外文報紙市場。

南京總社於23年9月成立英文編輯組,至25年改稱英文編輯部。從南京總社編發的英文稿,透過無線電廣播發到上海、北平、天津分社,再由分社轉發給當地的英文報社。後來,各地分社陸續成立英文編輯部門,除發通稿外,也翻譯當地新聞,由電台發給總社,逐步建構完整的英文通訊網。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中央社90年 SINCE 1924

密蘇里艦受降全球首發

躋身世界五大通訊社


中央社總編輯陳博生及太平洋戰場的隨軍記者曾恩波、宋德和、關宗軾,一起參加太平洋盟軍麥克阿瑟將軍於民國34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艦上的受降典禮。中央社也因此取得名列世界五大通訊社的地位。

曾恩波回憶,當美軍公關主任宣布利用密蘇里艦上發新聞電報次序時,才體會到中央社在國際上的地位。他說:「『世界五大通訊社』在受降典禮後有優先發新聞電的權利。」這世界五大通訊社就是美聯社、合眾社、國際社、路透社和中央社。

抽籤決定發電先後權時,曾恩波代表中央社幸運的抽到第一順位,領先全球發出「盟軍今天在東京灣密蘇里軍艦上正式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新聞。


南京與臺灣受降典禮

見證歷史


民國34年9月9日上午9時,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接受日本投降代表呈遞降書。

參加採訪的彭河清、律鴻起、黃印文,在10時45分從南京發出第一則受降新聞,11時許由重慶總社轉播全世界。這則長達近2000字的新聞,描述逼真,讀來如身歷其境,充分表達國人內心喜悦的情緒,堪稱是一篇重要的歷史文獻。

臺灣受降典禮於10月25日上午10時在臺北公會堂(今臺北市中山堂)舉行,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呈遞降書。中央社臺灣特派員葉明勳向全國報導了這個典禮,以及臺灣光復的情形,他在電訊中形容:「白髮衰顏的日本臺灣總督安藤利吉,進退無顏地在降書上簽了字。」

葉明勳於34年10月5日隨臺灣前進指揮所第一架專機抵達臺北,成為第一批從大陸來臺灣的5名記者之一。他除了參與受降,還接收日方新聞機構、籌建臺北分社。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