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車輛講義 (控制差速器部),陸軍兵工學校,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元月(1963);金門戰役,戰三連,42號戰車射手,歐陽鈞先生(OU YANG DINW)捐贈《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履帶車輛
履帶車輛講義
課題一:控制差速器原理
壹、引言:
車輛有自動與被動之分,在內燃發動沒問世以前大部車輛均需人力或獸力拖動之,其車輪大都裝於軸之兩端,各自分別轉動,因其行動緩慢,故無論在直道上或彎道上行走,對車輪之動作並無重大影響。然自內燃發動問世以後,車輛遂由被動而變自動,車輛速度大增,其動力係由發動產生後,經由各傳動機構,而至後軸,再由後推車輪旋轉,以達車輛前進之目的, 在此情况下車輛直線行駛時尙無嚴重問題發生,但車輛若沿彎道行駛時,由於左右兩後輪,距離彎曲中心之半徑不同,距中心較遠之輪,較內側之一輪所行之距離為長,亦印在同一時間內,靠外則一輪之轉數須在內側之一輪為多,但若兩車輪同時固定一根軸上,而欲使兩輪之轉數依時道路之情况而隨時變動迨不可能,因之左右二後恰均可能有一部份距業難免在地面上滑動,如此車輪之磨損程度,遠在地面上自由滾動時為大,且轉向困難 ,為克服此種困難,差速器即被應用於自動車上。以適應兩後輪隨時所遭遇之情况,使二後輪之轉速自動加以調整。
貳、內面:
一、普通差速器之動作:
(一)沿直道及平滑之路面行駛時:
如兩個後車輪同時在平滑之直線路上行駛,兩車輪所受的阻力完全相等,則差速小齒輪並無沿十字軸迴轉之情形發生,此時差速器無作用,差速小齒輪担任一種將各齒輪鎮的作用,錐形驅動小齒輪推動形齒輪,差速齒輪売內十字軸上的差速小齒輪,將左右差速齒輪同時推動迴動,側輪推動傳動軸,傳動軸帶動後車輪前進。
(二)沿彎道或在不平道路上行駛時:
如車輛在彎道上轉機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沿內側之車後輪,轉速,因受阻力勢必減低,因之內側之傳動軸 ,及側齒輪之轉速亦同時減低,但由於驅動小齒輪仍以同一轉速推動盆形齒轉,故內側之差速側齒輪轉速減低後 十字軸上之差速小齒輪,勢必不得不沿十字軸而自身轉動,差速小齒輪轉動之方向,適於外側之差速側齒輪之方向相同,故推動外則之差速側齒輪,而使其轉速增加,外側車後輪之轉速增加而轉向得以完成。
二、控制差速器之動作:
(一)沿直道行駛:
動力由錐形驅動小齒輪,傳至裝於差速齒架側蓋上之 盆形齒輪,因在直道上行駛時須在制動鼓下施以制動力 ,故整個差速齒輪總成及制動鼓總成等成爲一體,各差速齒輪互相鎖住,不發生差速作用,動力由備動抽經萬向接頭,傳至最後傳動部份帶動履帶車輛前進此時差速器無作用。
(二)沿彎道行駛:
假如車輛在彎道上行駛,而擬向左面轉向時,可將左面之轉向操縱桿向後拉回,由各種轉向連動講左制動蹄片施壓力於左制動鼓總成上,制動鼓總成之轉速卽因之減低,突齒係個定制動鼓上,故突緣齒輪之轉速亦同樣減低,突緣齒輪之轉速減低後,迫使左面之外差速小齒輪, 沿突緣齒輪週缘缘滾動,並立即沿與軸心發生自轉,其轉的方向與盆形齒輪轉動之方向相同,左面之外差速小齒輪 與左面之內差之小齒輪,同軸固定,故與外差速小齒輪 同方向同速度轉動,左面之內連小齒輪,與共中央之補助齒輪相嚙合,故補助齒輪印沿反方向轉動,(即與盆形齒輪轉動方向相反)使左面之傳動軸較原來之轉速減低 ,左向之內差速小齒輪同時又與右面之差速小齒輪相嚙合 ,使右面之内差速小齒輪同時沿相反的方向轉動,因右面 之內差速小齒輪,又同時與右面之補助齒輪相嚙合,推動 補助齒輪使右向之傳動軸與盆形齒輪相同之方向加速轉動 ,故右面之履帶卽較原來之速度增加,左向傳動軸所減低之速度,實際上為右面增加的速度,其減低或增加之多寡,須視轉向操縱桿所加於制動鼓上之壓力之不同而定, 由於左右兩履帶之速度不同,轉向得以完成。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