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 作者: 林栭顯

  •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 出版日期:2006/07/01

  • 語言:正體中文

  • ISBN:9789860055665

  • 規格:平裝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台鐵所屬216座車站的興建沿革.歷任站長姓名.任期及目前營運概況.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序一

火車和鐵路是19世紀初由英國人發明成功的大眾運輸工具,對 全世界的交通與產業界影響既深且鉅。清末臺灣巡撫劉銘傳在1891 年10月完成臺北至基隆之間的鐵路通車,臺灣從此進入鐵路交通運 輸的時代。

隨著鐵路的興築,火車所到之處,需要興建車站配合旅客進出 與貨物裝卸,火車站日久成為民眾出入的門戶,也是都市發展的 中心。車站方圓數十公里甚至百里的民眾,無論就近通學、通勤, 或遠離家鄉外地求學、謀職、旅遊,都有搭乘火車的共同經驗與回 憶,火車和車站是很多人印象最深刻與鄉愁之所寄。

中年以上的朋友,大概對臺灣鐵路便當都會烙下深刻記憶, 因為只要火車一進站,就可聽到月台上小販此起彼落「便當、便當」、「燒的便當」的叫賣聲,夾雜著臺語和日語發音的特殊韻 味,這些歷史銘記都譜入臺語流行歌曲的歌詞,令人回味無窮。

由於搭乘火車的經驗與回憶是那麼普遍而深刻,多少人對火車 與車站充滿期待及離愁,所以有不少描繪車站浪漫愛情故事的歌 曲,如「最後火車站」、「離別的月台票」,以及近年來流行較新 的「車站」、「火車」等等。其中由宜蘭民謠改編、許丙丁作詞的 「丟丟銅」,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流傳最久的火車歌曲,它的節 奏輕快,歌詞詼諧,配上火車隆隆疾駛的聲音,令人產生快樂之旅 的感覺。反觀「車站」、「無情的火車頭」 「離別的月台票」、 「哀愁的火車站」等歌曲,還沒聽到歌聲、光看到歌名就已經哀 愁一大半了。歌詞描寫的是個人的離別與哀愁,卻也反映當年農村子弟,或為謀求工作機會,或為嚮往都市繁華生活,毅然與親人或 愛人告別,湧向都市闖天下的雄心。這些歌謠正反映出臺灣農村經 濟轉型,逐漸蛻變邁向工業化、都市化與現代化的社會,也是臺鐵 客、貨運輸處於顛峰的黃金時期,見證了臺灣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 的重要歷程。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1980年代以後,由於高速公路及快速道路的完工以及臺北捷 運、高雄捷運和高速鐵路的即將完成,這些都對百年老店的臺鐵產 生極大衝擊,加上過去留下來的沉重包袱,使臺鐵營業額連年虧 損。

「哀愁的火車站」這首流行歌曲,唱出多少人的悲歡離合。月 台宛如人生另一舞臺,默默承受過往旅客來去匆匆的腳步,難道鐵 路與火車站僅留給人們無限的鄉愁與離情依依的回憶嗎? 臺鐵的 前途真的只剩下「一片哀愁」或「三聲無奈」的命運嗎?

如今便捷快速公路網密佈全臺灣,汽車取代火車過去獨佔大眾 運輸工具的優勢,現代年輕人對火車站不再有濃濃的鄉愁,但仍有 不少民眾和學生利用電聯車通勤、通學。臺鐵為了突破營運瓶頸, 除全面改善長途客車車廂的舒適、準時發車到站、旅客電話語音、 網路訂票取票的便捷服務外,更全力提昇行車快速、安全,朝向中 短程通勤電聯車及懷舊、休閒、旅遊的鐵道之旅,希望開創臺鐵的 營運新契機。

近年新竹支線的內灣線發展成觀光旅遊路線,月台邊當年通車 紀念碑依然佇立,其上題的「蓽路藍縷」四字,是此一素樸山城聚 落開發的最佳寫照。臺中、彰化二水到南投水里的集集線鐵路,也 是中部一個著名的假日旅遊熱線。至於日治時期興建保留至今的大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驛站」,如新竹車站、臺中車站、嘉義車站、臺南車站、高雄車 站,儼然已經成為在地人永遠的地標。

臺灣鐵道的發展不只帶給臺灣交通與經濟建設的豐碩成果,連 車站的站名也成為今日庶民生活中的重要文化資產,如臺南縣「永康」與「保安」兩站,近幾年居然成為觀光旅遊與祈福紀念的新賣 點,多少人去永康或保安兩站,不是為搭火車前往哪裡,而是專程 為買紀念車票,人們只要到售票房向阿伯說明是紀念用,他會體貼 的在車票背面用紅印章蓋上「祝君闔府永保安康」的紀念章,因此 出現只買車票而不搭火車的「吉祥站名集票客」,就像集郵者純為 興趣而買郵票和首日信封。

臺中運務段的追分、成功兩站被串聯成「追求高分成功」,象 徵「金榜題名」,引起參加聯考的考生及家長熱衷購買。「追分」 「成功」兩站連讀,又被希望追求異性朋友成功的人當作「追婚成 功」的諧音,再把「大肚站』加進去,就變成「追婚成功」、期待 「早生貴子」的「大肚成功」。「大慶」與「臺中」,拆開重組 成「慶祝考中臺灣大學」,簡稱「慶中臺大」。前述新竹內灣支線 的「南河站」也不落人後,居然改名「富貴站」,串連「榮華站」 成為「榮華富貴」,高雄縣的「加祿」「東海」 花蓮縣「吉安」 「壽豐」,都被連綴成「加祿東海」 「吉安壽豐」的吉祥義。 這種祈求吉祥幸福的心願,似乎成為國人一股流行熱潮,大家都期 待藉此祈福祈吉的活動,能夠讓臺鐵如浴火鳳凰獲得重生。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曾在1990年編譯日治時期《臺灣鐵道史》 (上卷),內容截至明治43年(西元1910年) 國史館在1992年5 月編印《鐵路史料》一書刊行,內容亦以1945年為止之中國鐵路建 設概況。本書作者林顯先生,任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時即撰 著《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之營運沿革》一書於1999年出版。升任委員後,再接再厲,親至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216個火車站,蒐集各車站創建沿革、歷任站長名單、任期,還有各站當時營運情形,本書內容斷限至2000年底為止。作者並拍攝各車站的正面、後站、候車室、主要月台等畫面,總計1,400張照片,唯限於篇幅,本書只能每站挑選二至三張,共精選400餘張。作者以簡鍊平實文筆呈現, 堪稱詳人所略。2002年元旦,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林栭顯先生任職整理組長,隨後在3月31日退休,仍繼續收集補遺,獨力撰述,完成這本鉅著,可以彌補之前出版的《臺灣鐵道史》(上卷)、《鐵路史料》二書不足之處,其奮發堅毅之精神 令人敬佩,因此樂為之序以賀其功。


國史館館長 張炎憲 謹識

2006年6月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序二

臺灣的鐵路,興建於清末,巡撫劉銘傳於1887年開始計畫修建 鐵路,預計從基隆至臺南,但因劉氏的去職及臺灣割讓,在其任內 只興建了北部地區部分,即第一階段從臺北至基隆,1891年10月通 車;第二階段,從臺北至新竹,於1894年1月通車,但前後共費了 六年又五個月的時間,可惜劉氏已於1891年去職,不及見到這項成果。

日人領臺之後,仍以劉銘傳的南北縱貫鐵路路線為藍本,擬定 南北縱貫鐵路建設計畫,從南北兩端同時動工,預計10年內完成, 而於1908 年貫通鐵路縱貫線(山線)。之後,又陸續完成縱貫海 線及屏東線、宜蘭線、臺東線的興建。戰後,再於1980年完成北迴 線、1991年完成南迴線,不僅使鐵路環繞全臺,再連接平溪、內灣、集集等支線,建構了綿密的臺灣鐵路網絡。

鐵路的興建,帶動近代臺灣的快速發展,許多原是難以農耕的 荒蕪之地,經過鐵路設立車站之後,逐漸以車站為中心,發展為新 興的都會地區;反之,原本繁華熱鬧區,因火車未經,而逐漸沒落。臺灣自劉銘傳興築鐵路至今,約有120年,在高速公路尚未開 通的年代,無論客運、貨運,鐵路都穩坐臺灣陸路交通運輸龍頭的 寶座。1980年代以後,時空環境的變化,臺灣鐵路也逐漸調整步 伐,以嶄新的風貌呈現於國人面前,然而若干能勾起大眾對鐵道感 情的事物,諸如「飛快車小姐」、排骨便當、車站建築、蒸氣火 車、平交道……等,卻快速的消失或劇烈變化。

關於鐵道歷史的整理,早在日治時期,當局就曾出版過《臺灣鐵路史》,對於臺灣鐵道早期歷史的搜羅,下過一番工夫,但資料 已顯陳舊;晚近更有不少的鐵路迷,分別從不同角度,編印系列圖 書;這類書籍,因有市場的考量,因此大多以照片、圖版為主,文 字的介紹,所佔篇幅無幾;這些圖書,以影像見證臺灣鐵道發展歷 史,自有其價值。鑒於文獻的採集、整理,刻不容緩,本館前身省 文獻會時期,即進行各項主題的採集調查與編印專書。當時的林栭 顯委員,繼《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之營運沿革》之後,再進行全臺鐵 路車站的調查。僕僕風塵,走遍每個車站,拜訪相關人員,並攝影 存真,編印《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一書。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精省之後,省文獻會改組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同時林委員職務調升為組長。林組長退休後,鍥而不捨,再自費進行資料補充與 查證,俾使其更臻完善。全稿完成後,仍交由本館出版。本書最大 的特色,便是透過實地調查,對於每個車站的沿革、人事、站房設 施、營運等,多所著墨,保存豐富的歷史文獻,提供各界參考。付 梓在即,謹略述本書編印歷程,向讀者推薦,並對林組長多年的辛 勞,表示敬佩之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長 劉峰松 謹序

2006年6月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第一章 緒言

臺灣鐵路的興建,於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六月九日,在臺北大稻埕開工,首建臺北至基隆段,至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十月二十日竣工,全長二十八點六公里,由臺北大橋頭經錫口(今松山)、南港、水返腳(今汐止)、八堵至基隆。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五月十日,臺北至龜崙嶺(今 龜山)開工,約十五點四公里,於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十二月間竣工。 其後繼續關建,向南延伸至桃仔園(今桃園)、中壢、頭重溪、大湖口、鳳山崎 至新竹段,計長七十八點一公里,於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 一月舉行通 車典禮,自基隆至新竹段,共長一〇六點七公里,設車站十四座,是為臺灣西 部幹線之初步規模。


日據時期,雖陸續完成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及宜蘭線之舖設,但於二次 大戰末期,遭盟機猛烈轟炸,運輸設施幾乎破壞殆盡,而瀕臨癱瘓。民國三十 四年臺灣光復,於同年十一月成立臺灣鐵路管理委員會,全力復建戰時損壞的 設備及路線,始得勉強維持通車,隨後並歷經數次經建計畫時期之慘淡經營與 擴建拓展,始有今日長一一〇七點七公里之營運里程,其中尤以西部幹線之電 化、北迴線、南迴線之興建、東部幹線之拓寬、及宜蘭線雙軌擴建等工程,更 有效改善臺鐵之營運體質、增強運能、均衡臺灣東、西部之開發,促進全面工 商業及經濟之繁榮。

臺灣鐵路為公營事業單位,光復後即委由臺灣省政府管轄,隸屬於臺灣省 交通處,臺灣鐵路營運,在民國三十九年至民國六十三年之二十五年間,可說 是臺灣鐵路營運的鼎盛時期,在這期間,每年均有鉅額盈餘繳庫,以當時臺灣 鐵、公路市場佔有率而言,鐵路客運量佔臺灣客運總量七成,公路客運量佔三 成,而鐵路貨運量更佔臺灣總貨運量九成,但公路貨運量則僅佔臺灣貨運總量 一成而已,自民國五十三年以來,每年臺鐵都肩負旅客運輸一億人次以上,延人公里(註:Passenger - Kilometers 在某一特定期間內,鐵路旅客列車運送旅客之運程總和。即旅客人數與其運程乘積之和。)更高達九十五億延人公里,可 見當時臺鐵在臺灣地區運輸市場所佔的重要地位。但因公路交通逐漸發達,鐵 路運輸市場佔有率日漸降低,自民國七十年,鐵路市場客運量佔有率已降至四 成,貨運量降至二成,公路市場客運量升至六成,貨運量佔八成,市場情勢大幅改變,肇因於民國六十七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之影響,當年臺鐵首度出現二 億五千七百多萬元之虧損,財務狀況逐年持續惡化,究其原因,自高速公路完 工後,自用小客車成長迅速,國內航空亦日益發達,鐵路經營趨於不利。復以 鐵路經營日久,車輛逐漸老舊,致運能不足,運量成長不易,且運價須配合大 眾運輸政策,難以反映實際成本,致收入難以增加,近十年來營運收入,年平 均成長率僅為百分之四點三九,而費用之年平均成長率則為百分之七點八六。 另在高鐵通車後,臺鐵將再面臨另一威脅,中、長途運輸市場將再受高鐵瓜 分,未來臺鐵客運市場,將被擠壓在以中、短途通勤旅客及貨運為主,利基受 損,經營將受影響。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臺灣鐵路為臺灣內陸運輸重要命脈,其業務範圍除以經營客、貨運輸為主 外,並兼營餐旅服務等附屬業務。近年來高速公路車流量過度飽和,及最近航 空事故頻傳,旅客已漸回流至鐵路部門,造成臺鐵運能供給逐漸吃緊,每逢周 六、日及連續假期,一票難求問題嚴重,為因應此一現象,除改善鐵路路線, 增加其容量外,並購置所需車輛,提升運能,對改善鐵路擁擠情形,將有莫大 助益。目前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火車站有一六座,每日約服務五十萬左右旅 次,佔舉足輕重地位,其車站一切措施,除必須符合經營目標外,應以乘客利 益與便利性為最大考量,近年來臺鐵不斷進行各項軟硬體設施之改善,並作到 簡政便民,改善車站內外設備,減少購票時間,增加服務設施,美化車站環 境,主動積極服務旅客,以期提供更高鐵路運輸品質,及提昇事業競爭力。

歷史是人類生活的記載,它可以鑑往知來,惟因臺鐵車站大多數年代久 遠,或人事更迭,許多珍貴史料難免遺失,且檔案的保存有一定期限,因此早 期檔案資料不易蒐羅,尤以臺灣光復前,歷任站長資料更是缺乏,故大部分車 站只記載光復後歷任站長之姓名、任期等資料,儘管其資料十分有限,本書內 容係以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自民國八十八年底現有車站為撰寫範圍,將 各車站自設站並開始營運起,止於民國八十九年底,代表車站歷史的一個段 落,至於其他事項,不在本文撰寫範圍。全文計分七章,第一章緒言,第二章 臺北運務段管轄車站,第三章臺中運務段管轄車站,第四章高雄運務段管轄車 站,第五章宜蘭運務段管轄車站,第六章花蓮運務段管轄車站,第七章結語。

筆者在史料蒐集及田野調查時,因遭受許多困難及重重阻礙,因此自民 國八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起,中斷了一年餘,未再蒐集臺鐵車站史料。至民國九十年八月二十日方再開始繼續蒐集,但因時間極為短促,筆者獨自要在這 麼短暫之時間內,蒐集全省二一六個火車站史料及親自拍攝各車站站房、售票 窗口、候車室、月台、出入口等照片,然後進行分析、整理、撰寫等工作,確 實極為困難,因此在史料蒐集及內容上,若有不足或疏漏之處,期望各界不吝 指正,容日後陸續補充,使車站相關資料更臻完善,供研究文獻及現代史之參 考,讓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歷史。

本書資料蒐集,除田野調查及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外,承蒙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同意出版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前馬主任秘書忠南先生、運務處郭乃劉先生、 各車站受訪人員大力協助,並提供相關文獻史料,衷心至為銘感。本書付梓前,特請臺灣鐵路管理局貨物搬運公司總經理謝憲宗先生詳細審查,提供卓見,僅表由衷感謝,另對協助本書出版相關人員亦一併致誠摯之謝意。由於本書倉促完篇,掛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尚賢達人士不吝指教。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第九節 后里火車站

后里火車站屬臺中運務段,車站等級為三等站,位於臺中縣后里鄉義里村甲后路一號,距基隆起點一七五公里五〇〇公尺。


該站於明治四十一年(西元一九〇八年)二月二十日設站,名稱「後里站」,民國四十四年十月十日改稱「后里站」迄今。舊站房係木造平房,雖歷 經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大地震,該站附近民房幾乎夷 為平地,唯獨后里站站房屹立不搖,堪稱奇蹟。該舊站房於民國八十年三月十 五日,為因應山線雙軌工程改善計劃及站場軌道鋪設之需,將其拆除,改建新 站房,新站房於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落成啟用。


該站為解決慈德與后里兩大社區居民,通往市區及搭乘火車之需,經與該 兩社區會長通力合作,由鐵路局提供土地及技術,臺中縣政府補助經費新臺幣四百餘萬元,歷經半年,於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完成跨站陸橋(慈安陸橋),方便兩社區居民行的需要。


茲將后里火車站歷任站長姓名、任期列示如下:

陳燐乎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至民國三十五年七月

陳金發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至民國三十七年三月

樁 民國三十七年三月至民國四十四年一月

吳金源 民國四十四年一月至民國四十五年三月

莊正興 民國四十五年三月至民國五十九年六月

張鴻源 民國五十九年六月至民國六十四年二月

賴立盛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至民國六十八年二月

羅阿安 民國六十八年二月至民國七十四年三月

魏秋本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至民國七十七年十月

林水源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迄今

后里火車站之營運形態,客運業務方面,除一般旅客外,因係軍團所在 地,故假日搭乘鐵路之軍人甚多,且附近有馬場及毘盧禪寺等名勝古蹟,故週 休二日遊客絡繹不絕。該站自通勤電車加入營運後,客運營收每日平均約新臺幣七千元左右。至於貨運業務方面,建於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 月,由后里站-屯子腳一月眉-大甲全長十三公里,以輸送糖廠之糖、蔗渣、 肥料及副產品為主,後因糖業沒落,於民國五十九年,該鐵路遭拆除。目前主要貨運業務為軍品輸運,以附掛方式或專門列車方式輸運,因係軍團所在地, 所以軍品輸運,到達或發出,均呈穩定狀態。碎石之承運亦為該站大宗貨運業 務,每日平均營收約有新臺幣三萬餘元。目前后里火車站每日平均發出約二○ 六公噸,到達約七十三公噸。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第十一節 頭城火車站(含:外澳站、頂埔站)

頭城火車站屬宜蘭運務段,車站等級為三等站,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纘祥路 五十九號,距八堵站起點五十六公里六二五公尺,該站位處蘭陽平原最北端, 東臨太平洋,站後西北面雪山山脈綿延聳立,終年青蒼翠綠,南接廣闊的蘭陽 大平原,是開蘭第一城——頭城鎮(古稱頭圍)的鐵路運輸出入門戶,也是進出 蘭陽平原的第一站。該站位居頭城鎮城北里,站前為市區中心,除各式商店 外,鎮公所、民眾服務站、衛生所、公共造產商場大廈,均在站前附近,向東 南步行十餘分鐘可達頭城海水浴場、基督教女青年會招待所,每年入夏時節, 大批遊客擁入,是為避暑勝地。


該站創建於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礁溪、頭圍間通 車開始營運,站名頭圍驛,為一木造站房,臺灣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七年六月 十六日改稱頭城站,民國五十一年波密拉颱風後,將木造站房拆除,改建為鋼 筋混凝土站房,民國七十三年擴建為複線時,延長第一、第二月台長度,並增設雨棚及關建地下道,供旅客出入月台及乘車。民國八十四年擴建候車室、辦 公室、廁所,以提高服務品質。在行車制度方面,傳統式以人工的電氣路牌閉 憲式,自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八堵至蘇澳間則以ABS自動閉塞式取而代之。


該站歷任站長史料,日據時期因無資料可查考,茲將臺灣光復後,該站歷任站長之姓名、任期列示如下:


何天來 民國三十七年七月至民國四十六年七月

游乾鐘 民國四十六年七月至民國四十九年七月

莊寄語 民國四十九年七月至民國六十年三月

楊致傑 民國六十年三月至民國六十三年七月

張孔鏗 民國六十三年七月至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葉於昭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至民國六十八年七月

李學修 民國六十八年七月至民國七十一年七月

李春榮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至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彭欽福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接任迄今


該站人員編制,置站長一人,副站長二人、站務員佐八人、轉轍工三人、 運務工三人、除站長、副站長綜理站務及辦理行車外,其餘人員均以三班制輪 休工作,站務員一人辦理行包工作,一人指派頂埔火車站(簡易站)辦理客 運業務。該站營運型態,以客運營運為主,近年來客運營運收入逐年增加,目 前每日旅客上、下車人數平均約五千人左右,客運營運收入每日平均約新臺幣 十六萬元。該站服務頭城鎮內國中以上通學學生,有私立復興工商專科學校、 省立頭城家事商業職業學校、頭城國中等三校。自民國七十九年起,地方恢復 舉辦搶孤活動,年年吸引十萬以上參觀人潮,每年農曆七月下旬活動期間,該 站除增設各項服務設施外,並加開班車服務旅客。該站客運營運收入,係北迴 線三等站之冠,每天普通車上、下行停靠三十四次車,對號以上車輛每日停靠 五十餘次,因此站務繁忙,人潮熙來攘往,絡繹不絕,每逢假日或民俗節日, 更是熱鬧非凡。至於貨運運輸,自從濱海公路開通後,受到公路卡車影響,整 車發送業務逐年減少,至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一日起停辦貨運。


頭城火車站管轄之車站有:外澳火車站(屬招呼站)、頂埔火車站(屬簡易站)等二個站,茲略述如下: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外澳火車站屬招呼站,該站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外澳濱海路二段二一七 號,於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Ο年)設外澳驛開始營運,民國七十四年升為三 等站,民國七十五年六月一日降為簡易站,由龜山火車站管理,民國七十九年四月一日改為招呼站,仍由龜山火車站管理,民國八十七年八月一日起才改由 頭城火車站管理。


頂埔火車站屬簡易站,位於宜蘭縣頭城鎮下埔里下埔路四號,該站於昭和 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設頂埔乘降場,停汽油車,昭和十七年 (西元一九四二年)因缺乏汽油停駛汽油車,民國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復設頂埔火車站屬招呼站,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改為簡易站,辦理客、貨運業 務,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十六日起停辦零擔貨運,仍由頭城火車站管理。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作者簡介

姓名:林栭顯

籍貫: 臺灣省南投縣

曾任職務:

培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校長

臺灣省稅務局稅務員

臺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課長

臺灣省合作事業管理處專員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組長


主要著作:

《公文處理範例》

《淺談石門水庫》

《談古街——以三峽、大溪為例》

《臺中縣老樹巡禮》 《臺中市珍貴老樹的歷史緣由與掌故傳說》

《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之營運沿革》

《臺灣省議會之組織沿革及省諮議會之成立》

《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 林栭顯

發行人:劉峰松

作 者:林栭顯

主編:陳聰民

編 輯:李榮聰

美編:蕭淑薇

封面設計:蕭延華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地址:540-43 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2號

電話:049-2316881

傳真:049-2317783

郵撥帳號:212171761

戶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電子信箱:http://www.th.gov.tw

印刷者:財政部印刷廠

定價:400元

版 次: 初 版

出版年月: 2006年7月

展售處:國家書房臺視總店,臺北市八德路三段10號B1 02-25781515轉284,http://www.govbooks.com.tw,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 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GPN 1009501615

ISBN 986-00-5566-1(平裝)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