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車輛講義 (車身及砲塔之部),陸軍兵工學校,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1960);金門戰役,戰三連,42號戰車射手,歐陽鈞先生 捐贈《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履帶車輛講義
壹、引言:
一、戰鬥車輛之任務不僅為打擊敵人,且要防備敵人砲火之打擊 ,故其構造應力求堅固結實,全車車身除一部份在操作及保 養時,常需移動者外,餘均焊成整體。各處鋼板厚度視需 要而定。車身內部由横隔板分爲引擎室與戰鬥兩部份。 隔板且用以支持頂板,加強側板及底板。引擎室爲裝置引擎 之用,戰鬥室用以容納乘員。
二、砲塔係由曲綫形鋼板焊接而成,裝於軸承座上,可作360度之旋轉。軸承座完全封閉,以防止直接擊中,或水份之侵入。砲塔可用手動或液壓轉向機轉動。砲塔除向後凸出部 外成圓形。凸出部內裝置無綫電機及工具,以平衡砲塔前後 之重量。車長,射手之彈藥手之座位均接於砲塔,隨砲塔轉動。
二、車身密封部份:
在車身各可移板之接頭處,為防止水塵土,細砂,及有空氣滲入,故其接吸螺絲,均須使之接合緊密或用膠糊塗好,通常車之密封爲:
(一)差迅器蓋
(二)最終傳動売。
(三)放水活門。
(四)所有車底部及放油塞蓋。
(五)穿過車身及底板之螺絲。
三、駕駛手門及安全門:
(一)在車前駕駛頂有兩口,以供正副駕駛手進出之用,左者為 正駕駛座位,右者爲副駕駛手座位。各用橡皮封閉,使不 透水,縱車內開啓。
(二)在副駕駛座後車底上,有一安全門,於緊急時供乘員逃出之用。
四、乘員及座位:
M5A1乘員為四員,M18及M24均爲五員,各車均有正副駕駛手各一,車長一,砲手一,彈藥手一,M5A1之車長則兼砲手。 M7乘員為車長,駕駛手,機槍手各一,而砲手四。 M41乘員四員,為車長,射手,駕駛手,彈藥手。
五、武器:
(一)M5A1,M6式37公厘砲。
(二)M18,M1A1式76公厘砲。
(三)M24,M6式75公厘砲。
(四) M41,T91E3式76公厘砲。
六、戰車與車之區別:
(一)前槍一戰車有前槍,砲車則無。
(二) 安定器——戰車有安定器,砲車則無。
(三)砲塔頂蓋一戰車有,砲車則無。
(四)裝甲一一戰車之裝甲厚,同型之裝甲簿,
課題二:火砲概說
壹、火砲種類
一、高射砲——有人工及自動瞄準
(一)40公厘高射砲———對付低速空對反坦克
(二)75公厘掃天砲——用於射擊中速距飛機
(三)90公厘高射砲——用於射擊中距飛機及反坦克和平射用
(四)120公厘高射砲——後方高空防衞用。
二、戰車砲一一包括自走砲車,坦克車,裝甲車,半履帶車輛, 裝甲登陸車輛等。
(一)M6式37厘加農砲——彈道平伸,單發,本砲和30機槍合裝在M8式裝甲車上,用於巡邏及偵察,
(二)M2A1式37公厘加農砲——高迅氣冷自動發射武器10發裝 ,本砲裝於M54砲座上並連有兩挺0.5重機槍,安裝在M15A1式自走砲車上,多用作高射。
(三)M2式雙管40砲——自動裝在M19及M19A1自走砲車上, 低空低速高射及攻堅
(四)M3式75公厘加農砲——野戰形式,自動或手操作,單發 (復進開閂)本連同0.5重機槍裝在M4式坦克車上,作反坦克之用。
(五)M6及M17式75公厘加農砲——連30機槍裝在M24坦克車下
(六)M3式75公厘榴彈砲—一單發,裝在MK4裝甲履帶登陸車上,本砲改用另一砲架亦可裝在MK.5式装甲履帶登陸車上。
(七)M1A1C及M1A2式76公加農砲——單發裝在M18自走砲車上。
(八)M3式90公厘加農砲一一連同一.30機槍裝在M26及M46式中型坦克車上,如係裝在M46式坦克車上者,則砲上零有
課題三戰車砲特性
壹、美造M6式公厘戰車砲:
一、特性:
(一)本砲爲輕型加農砲,設計為M24式輕型戰車用,使用半自動滑楔式砲閂。
(二)為本砲可在M64式聯合砲架上,在搖架右側裝有M1919A4式,0.30吋機槍,制退復進機同心液簧式,砲與架裝有穩定器,當戰車在運動中可繼續射擊砲火。
(三)M6式公厘砲比較用在M3式 M4 中型戰車上之各種75公厘砲之外徑為小。
(四)用於M24式輕戰車之各式75公厘砲有T9E1,T13E1,M5式M6式等。
課題四 砲閂
壹、砲尾環(砲閂箍)一一位管後面,用緊套或螺按于砲管後端,用以承裝閂體。砲尾環之上面有象限儀座,內面挖空承裝砲閂。
貳、砲閂機構:
1.間斷螺式砲閂之說明
2.間斷螺式砲閂
3.魏林式砲閂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