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廟與國家工程:金盈里地基主廟
- P C
- 6月1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6月20日

作者:黑水博物館-典藏研究中心
日期:民國114年(主曆2025年)6月19日
序言:不顯眼的祠廟與不容違背的承諾
在宜蘭縣頭城鎮金盈里宜三路一段路旁,座落著一座不顯眼的現代水泥祠廟。其外觀簡樸,在往來的車流中極易被忽略。然而,這座建築的誕生,源於一份橫跨百年的神聖契約、一連串的靈異事件,以及一場由國家級工程推動,並透過神人共議完成的搬遷。
這座俗稱「阿婆廟」的金盈里地基主廟,其意義遠超一座路邊小祠。它既是一份「毀約再續」的歷史見證,也是傳統與現代化協商共存的有力案例。更重要的是,它在近代因緣際會下,從一位有約在身的幽魂,昇華為受官方承認、守護著雪隧基地的在地守護神,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實屬罕見。
第一章 阿婆廟的傳奇:一則關於毀約、幽魂與和解的故事
緣起:一份被遺忘的「約定」
故事始於日本帝國大正初年(約民國元年,1912年),在當時的「金面庄」(今日頭城鎮金盈里)。庄內有一位富裕但無後嗣的漢人女性大地主,這位「阿婆」深切擔憂自己身後無人祭祀,恐將淪為孤魂野鬼。為此,她與諸位佃農相約:在她辭世後,名下土地將無償贈與各佃農;作為交換,受贈者及其後代子孫必須永遠承擔起為她祭祀的責任。
毀約與顯靈:由施恩到示警
然而,阿婆辭世後,佃農們並未信守承諾。背棄誓約的後果很快顯現,平靜的金面庄開始發生諸多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庄民生活大受影響。眾人意識到,這是無人祭祀的阿婆之魂有所求而顯靈,其未了的心願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幽魂」。
在恐懼與悔恨的驅使下,佃農們最終為阿婆立了一塊石頭作為祭拜的標記,並依約定時祭祀。從此,金面庄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而這座被稱為「阿婆廟」的簡易石祠,也成為了一個「承諾必須履行」的警世象徵。
第二章 現代變遷:高速公路、國家預算與神的同意
阿婆廟的第二次重大轉折,發生在近代。
民國80年(1991年),交通部為興建國道五號雪山隧道工程,在金盈里宜三路一段181號設立了「北宜施工處」(行政院所屬中央及地方機關代碼332412500K)。阿婆廟的原址(位於現址往台九線省道方向約30公尺處)恰好位於北宜施工處計畫的雪隧基地上。
面對這座具有特殊歷史的簡易石祠,交通部慎重的處理鬼神之事。負責工程的「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宜施工處」,以極其慎重的態度,透過擲筊儀式請示地基主,在獲得其「同意」後,才將其遷移至雪隧基地內緊鄰宜三路的現址。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草草了事的搬遷行動,而是動用國道五號高速公路的官方工程資源,為地基主重建了一座嶄新的祠堂,並在祠內立碑,題書「地基主神」。這一系列行動,不僅是官方承認,更無形中使其成為了守護這片龐大工程的「雪隧基地守護神」,見證了台灣近代最艱鉅的交通建設。
國道五號通車後,北宜施工處於民國96年(2007年)撤離。此後,曾有人多次擲筊,希望將地基主移駕至北宜公路旁更靠近高速公路的地點,但均被明確拒絕。這顯示了地基主本身的意志與對現址的認同,祂選擇留守在這個因國家工程而獲得新生的地方。
第三章 界定神格:從幽魂到受官方認可的「類陰廟」
阿婆廟的傳奇歷程,為其在信仰體系中的定位提供了清晰的脈絡。
初始階段(幽魂)」:在約定被違背後,阿婆的魂魄以製造靈異事件的方式展現其存在,這完全符合台灣民間信仰中,對「幽魂」的典型定義,即無主孤魂因心願未了而顯跡於陽間。
昇華階段(類陰廟)」:當佃農為其立祠祭祀後,祂從一個尋求承諾兌現的幽魂,轉變為一位由特定佃農後代所祭祀、具備固定地點與獨特事蹟(毀約故事)的在地守護者。此階段的性質,完美符合學者所定義的「類陰廟」——即祭祀對象身分確定、有特定祭拜義務者、基於特定契約關係而成立的陰神信仰。
官方承認階段(受國家承認之神)」:國家工程單位透過擲筊請示、動用公務預算為其重建,實質上給予了這位地方守護神近乎官方的認可,成為雪隧基地的守護神。這使其地位超越了一般的孤魂信仰,成為一個在「人、鬼、神」三界以及「民俗、官方」兩個體系中都獲得尊重的獨特存在。
第四章 儀式、記憶與敬意:祭祀的實踐
如今,對阿婆廟的祭拜,其內涵已極為豐富。它不僅是遵循傳統的宗教儀式,更是一場歷史記憶的重現。
對於地方知情者而言,每一次的祭拜,既是向這位土地的原始贈與者表達敬意,也是對「背信忘義招致災禍」歷史教訓的重溫。儀式本身成了一種無需文字的口述歷史,確保這個關於承諾、違約與最終和解的傳奇,能與這座由國家預算興建的祠廟一同,被永久地傳承下去。
結論:一份不容小覷的文化資產
頭城宜三路地基主廟的故事,是台灣社會變遷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民間信仰中「魂可成神」的動態過程,揭示了國家力量在面對根深蒂固的地方傳統時,所採取的尊重與融合之道。
阿婆廟的傳奇,從一紙口頭的「約定」,演變為因毀約而生的靈異傳說,最終在國家級工程的推動下,昇華為受官方承認、守護雪隧基地的在地守護神。這段曲折而又充滿張力的歷史,是極其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這份獨特的文化遺產,不僅是對一位女性的紀念,更是對「誠信」與「敬畏」兩種核心價值最深刻的詮釋,應妥善保存,永續流傳。
Comments